文章搜索

从“低效田”到“高产田” 铜梁高标准农田项目解锁科技惠农新密码

日期: 2025-06-30 13:46:15 作者: 点击数: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曹建)在重庆铜梁区少云镇和平滩镇的田野上,一场由央地合作协同推动的高标准农田项目正重塑着当地传统农业格局。6月27日,重庆供销电商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供销电商公司”)分享了关于铜梁高标准农田项目案例,展示了该项目推动农业转型升级,让“低效田”变身“高产田”的具体成效,更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项目负责人分享铜梁高标准农田运营模式及成效。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曹建 摄
项目负责人分享铜梁高标准农田运营模式及成效。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曹建 摄

铜梁地处重庆西北部,山地丘陵地貌多,土地碎片化与规模化经营矛盾突出。长期以来,小农生产模式主导下的分散经营,导致先进技术难以落地、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农业现代化进程受阻。

农机手在翻耕高标准农田。重庆供销电商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供图
农机手在翻耕高标准农田。重庆供销电商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供图

为破解困局,“村村旺”平台联合中建四局,以“央地合作+平台赋能”模式切入高标准农田项目。2024年,“村村旺”平台成为中建四局在铜梁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农产品唯一销售平台。同年年底,“村村旺”平台成为铜梁区高标准农田联合运营方,为该项目的整体运营负责。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目前已累计在铜梁区平滩镇和少云镇流转了14个村共计16405.6445亩土地,用于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

在项目运营过程中,“村村旺”平台充分发挥其数字化优势,为铜梁高标准农田项目量身定制了一套以“三个统一”为核心的高效运营机制——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销售。通过统一规划,确保农田改造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统一标准,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通过统一销售,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全方位、多角度地推动铜梁高标准农田项目的成功实施。

“村村旺农服通”韦铜梁高标准农田项目注入科技动力。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曹建 摄
“村村旺农服通”韦铜梁高标准农田项目注入科技动力。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曹建 摄

其中,稻虾综合养殖模式成为项目的一大亮点。“水稻为小龙虾提供了天然栖息场所,而小龙虾的活动则有效疏松了土壤、抑制了杂草生长、减少了病虫害,使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了30%以上。”据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采用的生态循环模式不仅保障了粮食安全,还推动了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目前,该模式下水稻单产稳定在800斤/亩,小龙虾产量达300斤/亩,年均亩产值突破7000元,较传统单一种植模式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公司已建成2000余亩稻虾综合养殖示范基地,通过“稻虾共生”的生态循环系统,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综合效益。

除了稻虾综合养殖模式外,公司还创新推行了6500亩农业生产全托管种植模式。通过构建“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作业和标准化管理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水稻单产达900斤/亩,较传统种植方式增产15%以上。托管服务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土地产出效益,促进了农民多元增收。同时,公司还依托精准施肥和绿色防控技术,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既保障了粮食稳产高产,又实现了耕地质量保护和农业绿色发展。

在高经济作物种植方面,公司采用了“村集体+订单农业+食品加工”的三产融合模式。通过供销系统自有食品加工厂的精深加工,公司成功将鲜食玉米转化为即食熟食产品,使产品保质期延长了3倍以上,附加值提升了40%。实现了从传统种植向订单农业、从初级农产品向即食商品、从单一生产向全产业链的转变,带动了村集体年增收,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了可复制的产业振兴路径。

此外,公司还创新打造了2000亩多元化种植示范基地,通过“土地托管+专业运营”的合作模式,与多家农业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合作企业根据土壤特性和市场需求,科学布局了茄子、辣椒、南瓜、豇豆、黄豆等多样化蔬菜种植。通过整合各方技术资源和管理优势,公司形成了优化种植结构、优化土地利用、优化经营模式的产业格局,既保障了土地产出效益,又满足了市场多元化需求。

在铜梁高标准农田项目的成功实施过程中,“村村旺”平台的两大应用——“村村旺农服通”和“村村旺旺铺”充分发挥了“数字引擎”的推动作用。

“村村旺农服通”提供农机调度、农资集采、技术咨询等全托管服务,覆盖农业生产全周期;“村村旺旺铺”则聚焦农产品流通,通过产销对接、订单交易、渠道分销等功能,降低了农产品的销售风险,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价值。

从“低效田”到“高产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铜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书写出了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村村旺”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扩大运营规模,不断优化“村村旺农服通”和“村村旺旺铺”应用的功能和服务,为更多农户和农业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数字化服务,形成可复制的标准化运营方案,为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科技化进程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