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从单打独斗到三社融合 梁平菜农蔬菜走出家门
2月19日一大早,两辆大货车载着满满的莴笋、油麦菜从重庆市梁平区荫平镇驶出,一路驶往重庆。
“这下好了,我基地里的蔬菜不用发愁卖了。”随着一箱箱装好的油麦菜搬上前来运输的货车上,荫平镇乐英村绿丰蔬菜基地负责人胡高揪着的心终于轻松了。而前几天,他还坐在自家的基地里的蔬菜发愁。
这批蔬菜运出,也意味着梁平区全面启动荫平蔬菜线上销售新模式。
保价收购 打通销售渠道
胡高的蔬菜基地占地200亩,每年产出莴笋、辣椒、茄子、生姜、油麦菜等各类蔬菜40余万公斤。眼下,正是这一季油麦菜等蔬菜的收获季,已到了上市的时候,盼望能有个好收成。
疫情发生后,胡高发现,和其他地方一样,原先收购蔬菜的菜贩不见了。地里的蔬菜,像油麦菜、莴笋,如果不及时采收,就会烂掉。
转机发生在2月11日,当天中午,梁平区供销社主任张幸玮收到了荫平镇党政负责人的求助电话,梁平区“三社”融合发展试点蔬菜种植示范基地荫平镇种植点积压油麦莱、莴笋、飘儿菜等蔬菜有100吨、200余亩,希望供销合作社能帮助解决蔬菜销售。
第二天去荫平镇考察回来,张幸玮就开始联系重庆市供销社旗下的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村村旺”,以及区内外其它超市、农贸市场,力争把荫平镇菜农的损失降到最低。
经过多方协调周转,梁平区供销社通过“村村旺”平台,链接了谊品生鲜重庆主城170多家门店,通过线上销售让农民种出来的农产品有渠道可销、稳定增收,同时把梁平优质优惠的农产品提供给消费者。
2月19日运出的这批蔬菜,便是绿丰蔬菜基地第一批运往重庆的5吨油麦菜。如果蔬菜品质能得到保证,后续将通过“村村旺”每天运往重庆5吨各类蔬菜进行销售。
除了线上销售,线下也同样“频频出招”。
北霖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是梁平区“三社融合”试点单位。从2月14日以来,该合作社便联系梁平重百、新世纪等超市专门设置了“梁平区贫困户优质农副产品销售专柜”,每天销售蔬菜基地的油麦莱、莴笋等新鲜蔬菜在3吨以上。
通过重庆供销电商集团的村村旺平台,依托北霖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将梁平各乡镇的优质蔬菜送到梁平及重庆主城等地销售,不仅解决了梁平本地菜农的蔬菜销售问题,还为重庆的市民提供了优质放心的蔬菜。
“下一步,我们将整合梁平更多的优质蔬菜,用好用活线上线下渠道,让广大市民的菜篮子拎得更稳。” 张幸玮说,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让她更加明白了“三社”融合的优势,现在居民的菜篮子不仅有了保障,农户的销售渠道也不愁了。
龙头带动 培养致富领头人
2018年以来,梁平区供销合作社积极探索“三社”融合发展之路,结合梁平实际情况,总结出发挥社有企业龙头带动作用,以“社有企业+基层供销社+合作社+农户”模式进行融合探索,并将总结出经验,形成课题在全区推广。
据了解,试点工作启动后,梁平区供销合作社以社有企业带动为突破口,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就“三社”融合发展进行探索与实践。由社有龙头企业新合储运公司出资20万于2017年恢复重建梁平区星桥镇供销合作社,融入北霖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三农”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
这种模式,使农户的产品从种植到销售形成了一个畅通的链条。以梁平区柏家镇三新村为例。最开始,老百姓单打独斗,蔬菜种植没有成规模,销售渠道也不畅通,老百姓收入很少。
去年,该村总共种了200亩小米辣,200西瓜,400亩榨菜。一亩地收入能达6000块钱,比种传统的庄稼要高好几倍。
刘中奎是柏家镇三新村10组村民,原本一直在福建务工,去年回到家乡,当起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带领村民种蔬菜。刘中奎自己承包了500亩地,种植了麻竹,间种了青菜头,辣椒。
“最开始村民不信任,不愿意种,我们提供免费的种子、肥料等,才有56户村民加入。”刘中奎说,去年,老百姓尝到甜头后,今年村民踊跃报名,有120户村民愿意跟着种。
“得益于‘三社融合’,村民的信心也增加了。” 刘中奎说,以前村里蔬菜种得很少,销路得农户自己找,现在村民只管把菜种好,什么都不用管,没有了后顾之忧。
同时,梁平区供销区社还优选了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让党员冲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帮助扶贫村整顿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了党员干部和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越来越多的“燕归来”,成了致富领路人。
柏家镇白仙村的黄英海和妻子潘盛琼是一对返乡创业的“80后”夫妇,去年底他们从外地返梁,流转村里土地300余亩,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种植了小米椒和晚熟经果林,并吸收村里贫困户到基地务工,增加收入。
组建服务队 贴心服务保供给
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节点,梁平区供销合作社了解到防疫期间村民不方便出门购买农用物资,主动把农资送进村,送到户。
2月16日,在梁平区聚奎镇水稻种植户龚元英家,梁平区供销合作社的工作人员正在搬运化肥。
龚元英家里有着300多亩水稻田,往年的这个时候已经翻垦完,施肥种上秧苗了。龚元英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因疫情期间不方便购买化肥,秧苗无法下种。如果耽误,一家人的损失将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