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数”奋进六周年 “村村旺旺铺”与“村村旺农服通”双翼驱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6月27日,在重庆供销电商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的市级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村村旺”迎来上线六周年之际,“村村旺旺铺”应用正式发布。这是继2023年上线聚焦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村村旺农服通”应用以来,“村村旺”再次重磅上线专注于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线上应用,真正实现了农业生产服务与农产品流通的“双翼”驱动,全方位展现其数字助农惠农的实力,为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新动能。
六年耕耘 “村村旺”兴旺万户千村
作为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与农民群众生产紧密联结的数字平台,自2019年上线以来,“村村旺”平台始终坚守服务“三农”初心,围绕主责主业取得了显著成效,重庆供销电商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及平台先后荣获“全国供销总社金扁担改革贡献奖”“全国高新技术企业”“重庆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重庆数字乡村十佳示范案例”等奖项称号。截至目前,农产品交易量达181万吨,涉农数据采集量高达102385万条。
在长寿区云台镇,当地的青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村村旺”签订了2000多亩的水稻订单,每亩产量比2023年多产出近200斤。“像我们这种规模不算大的村集体组织,往年我们都愁卖给谁。”据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程禹介绍,在跟“村村旺”合作后,有了订单保底价收购,销路不愁了,当地的农户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当年增收的40万斤稻米实实在在地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目前,“村村旺”订单农业已累计发展榨菜、水稻订单37.5万亩,产出约70万吨,助农增收超3亿元。业务版图除覆盖大重庆范围外,还成功拓展至四川、贵州等省市,有效带动当地农户收获了“大订单”。
据“村村旺”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以销定产,与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等需方对接获取农产品需求订单,将订单通过供销组织体系分配至生产基地,解决了基地“种什么、怎么种、怎么卖”和需方难以与基地直接联系的难题。同时,联合金融、保险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等第三方机构,为订单履约方提供金融、技术、信息化等增值服务,并对双方的履约能力提供平台的监管和运营,有力打通了农业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服务。
在创新发展订单农业之外,“村村旺”还充分依托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市-区县-乡镇-村”四级组织体系,通过“村村旺农服通”深入链接重庆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和合作关系,应用注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1510个、供销基层组织1090个,对接9大类、40多个品种、863组农产品产销信息。此外“村村旺”集采集配中心的“朋友圈”也在迅速扩容,目前已入驻品牌280余个,日交易峰值达到3万件,累计联结企业用户1982家,上线各类民生产品SKU7250个,各类社区终端网点用户10145家。
“村村旺旺铺”上线 开启农产品流通新篇章
当日正式上线发布的“村村旺旺铺”是“村村旺”2个应用中的重要一翼。该应用顺应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市场需求,紧扣生产、供销、信用三大要素,锚定“交易”这一行为进行打造,有效破解了农产品流通行业普遍存在的“散、小、弱”的痛点,通过疏通农产品流通交易中的难点和堵点,助力行业企业高效运用信息技术、互联网工具和数字运营手段,提升采购、销售和管理全链条效能。
随着“村村旺旺铺”的上线,“村村旺”平台的业务版图填补上了一块重要的拼图。在农业生产服务端,“村村旺农服通”实现了农户生产成本降低15%,服务响应效率大幅提升300%的优异成果;在农产品流通端,“村村旺农旺铺”让每个农产品搭上“数据快车”、让每个农户变身“云端掌柜”、让每笔交易实现“指尖秒达”。两大应用构成为平台“为农服务”的数字双翼,助力农业产业的现代化水平飞上新高度。
在活动现场,“村村旺”还同步推介了与中建四局合作的铜梁高标准农田项目案例所取得的具体成效。在铜梁区平滩镇和少云镇累计流转的16405.6445亩土地上,“村村旺”为当地量身定制了一整套生产和运营解决方案。通过多维度评估科学区划地块,针对各类地块特征匹配专业化服务主体和技术方案,实现差异化种植模式设计,创新实施“订单农业”产销模式,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供销电商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已建成2000余亩稻虾综合养殖示范基地,通过“稻虾共生”的生态循环系统,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综合效益,使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水稻单产稳定在800斤/亩,小龙虾产量达300斤/亩,年均亩产值突破7000元,较传统单一种植模式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此外,重庆供销电商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还创新推行6500亩农业生产全托管种植模式,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水稻单产达900斤/亩,较传统种植方式增产15%以上;在高经济作物种植方面,采用“村集体+订单农业+食品加工”的三产融合模式,带动村集体年增收;创新打造2000亩多元化种植示范基地,形成优化种植结构、土地利用、经营模式的产业格局,有效带动当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